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大学专科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读书人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答案

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更多“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有西方学者说:“直到18世纪中期,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古代的()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资料摘编,联系资料所涉及的“中华文明史是五千年还是一万年”这个课题的形成和初步进展,说
说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一沿用了近百年的说法,是依据司马迁《史记》以黄帝为古史开端的旧说推演出来的。100年前,中国的考古工作还未起步,用碳十四测定古物年代的方法尚未发明,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古史的说法尚未传人中国。当代有学者认为,这一判断形成了中华文明发源的一元论,并把我国的文明发展史与民族形成史抹掉了。 ——西方学者的看法是:20世纪初期,认为中华文明来自古巴比伦,全长四千余年。20世纪中期,依据西方学者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系统的文字、青铜器、城市、神庙),认为中华文明全长只有3400年。20世纪晚期,西方学者面对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的巨大进展,宣称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他们对中华古史的看法,可能还需要10年功夫,才能对所有的新发现进行有价值的综合。 ——1991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发表谈话,认为时至今日,重建中国古史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可把其框架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1 997年,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中华文明史可追溯到万年前”的论点。1999年,史学家史式著文阐释,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逐渐转入农耕生活,开始定居,进入母系社会。一万年是文明史,是中华文明从开始到逐渐形成的历史;五千年是国家史,是从许多方国逐渐合并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以前西方学者说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来自印度,因为印度考古发现在7000年前已有人工栽培稻谷;但是不久之前,湖南澧县彭头山古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9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谷。以前总认为中华文明完全产生于黄河腹地,中华民族来自黄土高坡,但是通过对7000年前河姆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已以轻舟出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海洋民族,现代遗传学家也通过对DNA的分析,为此提供了旁证;学术界正在重新探讨中华文明发源于东南发展于西北的说法。以前文艺界认为中国上古时代缺少神话与史诗,现在发现保存在民间,停留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口头上的神话与史诗十分丰富。以前只知道中国古代有几项重要的发明,现在的考古发现说明,全人类200项最重要的发明创造,追本穷源,一半以上都是中华文明的产物…… (以上资料采自史式《五千年还是一万年》,见《团结报》1999年6月10日)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称。
中国珠算人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利于保持珠算在计算领域中绝对的领先地位③有利于促进珠算的推广应用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的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远不止造纸和火药,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据此可知,其评价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君主专制

C.郡县制度

D.科举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学者推崇儒学,尤为推崇《论语》。然而由于日本不受科举制度的束缚,对《论
语》的解释比中国要自由得多。到明治时期,日本的儒学总体上已经同中国本土儒学产生了很大不同,最重要的是,儒学被改造为辅翼“皇运”的得力助手。那些日本政治家们,如伊藤博文、山市有朋和西周等人,宣扬的是儒学和武运的结合,尊崇孔子和敬仰天皇的结合,孔子和武士道走在了一起,神道与儒学糅合为一体。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学者推崇儒学,尤为推崇《论语》。然而由于日本不受科举制度的束缚,对《论语》的解释比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这里的“大公无私”体现在科举制度()

A.使社会各阶层通过考试的方式进入仕途

B.彻底改变了官僚的统治地位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美中国的科举制度,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
对流。关于中国科举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制度从隋炀帝设进士科开始,到清朝光绪帝止,共延续了1300多年

B.唐朝开设武举和殿试,明朝开始糊名法,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C.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接连在三次考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D.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现在学界正涌动着一股“亚洲热”。但在界定这类概念时,却不对所有国家民族一视同仁,所以在汉语的言
语共同体之中,“亚洲”基本上是以中国为圆心的一个没画圆的圆圈,而“世界”呢,则是一幅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美妙远影图。因此()。

A.中国即亚洲,西方即世界

B.中国学者做研究时,往往不深究“亚洲”而讲“中华”,不计较“世界”而专注西方

C.有关亚洲的研究没有必要

D.中国学者的研究水平太低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中国科学史里程碑的著作是()

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中国科学史里程碑的著作是()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