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制取的氛气.在23℃,100.SkPa压力下,收集了370.0mL的气体(已知23℃时,

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制取的氛气.在23℃,100.SkPa压力下,收集了370.0mL的气体(已知23℃时,

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800kPa).试求:

(1)23℃时该气体中氢气的分压;

(2)氢气的物质的量;

(3)若在收集氢气之间,集气瓶中已充有氮气20.0mL,其温度也是23℃,压力为100.5kPa:收集氢气之后,气体的总体积为390.0mL.计算此时收集的氢气分压,与(2)相比,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制取的氛气.在23℃,100.SkPa压力下,收集了370.0mL的气体(已知23℃时,”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制取氧气的内容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制取氧气的内容标准: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l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制取氧气”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课题3制取氧气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2—5】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2—14)。

(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在实验室里还常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但是在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如图2一15)。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一(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在实验(3)中,实验重复多次,每次只消耗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等都要使用催化剂。

在实验室里还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除生成氧气外,同时还有一种叫氯化钾的物质生成。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也是催化剂。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

【讨论】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舍反应有什么不同?

要求:

(1)试对本课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试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价值分析。

(5)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图。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三仁汤中用杏仁的目的是()。

A.开宣气

B.止咳嗽

C.止喘息

D.排水湿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取一含KI和KBr的样品1.000g,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200.0mL,取其50.00mL,在中性介质中用Br2处理,以使I-变成,过

取一含KI和KBr的样品1.000g,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200.0mL,取其50.00mL,在中性介质中用Br2处理,以使I-变成,过量的Br2用沸腾法除去。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酸化后,生成的I2用0.0500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40.80mL。另取50.00mL被测溶液,用K2Cr2O7强酸性溶液氧化,释放出来的I2和Br2被蒸馏出来,并收集在较浓的KI溶液中,再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9.80mL,计算原样品中KI和KBr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初中阶段必须完
成的化学实验的是()。

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粗盐的提纯

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

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实验室中用达西实验装置确定沙样的渗透系数k,其装置如图所示,沙样长Δs=0.2m,横断面面积为0.001m2,沙样两

在实验室中用达西实验装置确定沙样的渗透系数k,其装置如图所示,沙样长Δs=0.2m,横断面面积为0.001m2,沙样两端的水头差是0.25m,已测出在5min内通过沙样流出的水量是7.5×10-6m3,计算渗透系数k。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B.在

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

B.在太空实验室,附着“培养细胞”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

c.克了地球重力,培养介质的对流现象与沉淀现象便不会同时发生

D.培养介质受热时,如果电场力增加则沉淀现象消失,对流现象显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

B.在太空实验室,附着“培养细胞”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

C.克服了地球重力,培养介质的对流现象与沉淀现象便不会同时发生

D.培养介质受热时,如果电场力增加则沉淀现象消失,对流现象显现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观察法是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收集资料的()

A.自然条件

B.人工控制的条件

C.教室

D.实验室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两个吸收塔a、b中用清水吸收某种气态污染物,气-液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如图所示,采用不同的流程,试定性地绘

在两个吸收塔a、b中用清水吸收某种气态污染物,气-液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如图所示,采用不同的流程,试定性地绘出各个流程相应的操作线和平衡线位置,并在图上标出流程图中各个浓度符号的位置。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