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外贸类考试> 报检员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美国,一般多少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入住养老社区?()

A.55岁

B.45岁

C.65岁

D.60岁

E.50岁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在美国,一般多少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入住养老社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通常包括()。

A.接收入院、制订出院方案

B.实施心理一社会方面的评估,提供接案服务

C.鼓励老人参加机构活动

D.帮助入住老人调整适应环境

E.帮助人住老人建立自己的组织并开展工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探访中发现,社区的一些空巢老人平时不愿出门,缺少家人照顾,日常生活遇到很多困难,但又不愿入住养老院。该社会工作者服务机构开展的下列工作中,符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是()

A.联系空巢老人的亲属们,一起帮助空巢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B.撰写调研报告递交有关部门,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C.组织成立居民服务日,定期到空巢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

D.开展政策学习,为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寻找政策依据

E.在社区内组织开展联谊活动,增进空巢老人间的沟通交流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为了提高老人照顾的质量.养老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小吴准备写一份建议书,建议机构采取一些措施。()
是针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特点提出的建议。

A.多人住一间,集中公开管理,不能让老人有自己的秘密,便于控制

B.尽量避免老人参与社区的活动,完全由机构安排,与亲属少接触

C.工作人员与老人之间要建立一种监控与被监控的关系.随时监控老人的生活,保障安全

D.多让老人自己安排日常生活,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感受.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现有的养老模式一般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以房养老等。下列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模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A.张大爷根据四个儿子之间的协议,每月轮到其中一个儿子家中生活

B.王大娘的两个儿子均没空照顾老人,于是将其送到附近一家养老机构

C.李大爷选择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每月支付其养老费用

D.赵大娘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和朋友,于是选择在社区服务机构中养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社区人口的17%,其中80岁以上的有200多人。为了给高龄独居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者动员社区内有热情、有责任心的低龄健康老人参加,并推动成立“老人互助社”。社会工作者在招募“老人互助社”成员时最有效的做法是()。

A.在社区张贴布告,发布招募消息,等待老人报名

B.向社区发放宣传单,推广居家养老的理念

C.开办社区讲座,宣传老人服务知识

D.主动与社区老人接触,介绍活动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给定资料1.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中国从1999年开始迈人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

给定资料

1.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中国从1999年开始迈人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比例达到14。8%,人数突破两亿大关。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整体老龄化程度比城市还高出3%。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曾有课题组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18.3%,规模是城市的1.69倍。数据背后,潜藏着农村养老的隐忧。他们究竟该如何养老,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有学者引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数据表示,我国城镇老人的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4.7倍。从贫困率角度看,在全国约1010万城乡贫困老年人中,农村就占860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城镇的3倍以上。

2014年7月至9月和2014年年底至201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为主题的调查,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以家乡农村的老人们作为他们调查、采访的对象。大学生们用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将农村老人们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现,也让我们从中窥见农村老人生活的现实面貌,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切的期盼。

这次调研的试点村均为传统的农业村庄,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大。首先在居住方式上,农村老人主要的三种居住方式分别是:与配偶单独居住(49.2%)、独居(20.9%)及只在一名子女家居住(16.0%)。在全国调研的642位农村老人中,非“空巢”老人比例仅为10%。

这次研究将“空巢老人”定义为:因为无子女,在居住方式上为独自居住、与配偶一起居住、在养老机构居住或者固定在某一子女家中居住但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的老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共1.7亿人,约占农村人口的27%。大量年轻人的外出,导致了许多老人提前进入“空巢”阶段。“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老人。同时,全国调查情况显示,约30%的老人处于丧偶的状态,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有受访老人表示,子女大都只是不定期回家探望,且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平日里给父母的钱和粮食也不多;而大多数老人反映尽管自己的钱不够用,但出于体谅“儿女自己的钱也不够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儿女要钱。

不管是在试点村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养老都以居家养老为主。在试点村中,老人非居家养老选择比例仅为29.2%,有明确参加养老院意愿的比例小,仅32.8%。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居住于自己家中或子女家中,居家养老条件充分,而选择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的比例仅为4.5%。对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上选择“自己或老两口互相照料”“依靠子女”“居住养老院”的比例分别为48.8%、41.7%、6.0%,农村老人养老的“家庭倾向”明显。

对养老院的态度的调查显示,选择“不愿意”的老人比例大.机构养老缺乏老人的理解。受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出于“费用”“子女选择”“养老院缺乏亲情”及“名声”等原因,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去养老院进行养老。“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农村依然盛行。绝大多数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没有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的意识。到了老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很多人丧失继续操持农活的能力,加上自身积蓄不多,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2.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以房养老”……一系列养老话题持续占据着舆论中心。而公众在关注城镇退休人员待遇的同时,另一问题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农村养老。

“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养老。”国务院参事马力说。

在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央农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智勇2011年对哈尔滨市12个县乡的调研中,60岁以上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50%,60.8%的农村老人在为基本生活来源担心。

“低生育率和青壮年人口外流,是造成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日渐庞大’的主要原因。”丁智勇说,“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农村老人的经济地位,远比城镇退休老人‘弱势’。”

经专家测算发现,农民如果参保新农保并连续缴费15年,60岁后每月最低只能领取73元养老金,即便按照最高标准缴费,最多也只能获得每月129元的养老金。这样的水平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农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过低、待遇调整机制缺失的问题亟待改变。

“由于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等原则,当时55元的标准肯定是低了,比‘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还要低,后者是每月57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说,“如今几年过去了,这个标准基本没有变化,远追不上物价的涨速。”

丁智勇在调研中,也碰到了类似尴尬。一位老村民告诉他,每月基本养老金“没病时还可以,有病就麻烦大了”。这个村民算了一笔账:一盒感冒药17.6元,每次要把感冒治好,起码要吃几盒,“一个月的养老金基本就没了”。

村里的老人要是得了乡镇诊所都不知道的病,去一次县医院就得辗转3小时以及花费数十元车费。2014年,上海财经大学连续第七次进行“千村调查”,一名学生在报告心得中写道:“鸦鹊村位于交通要道上,算是最好的村落了,距离镇医院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到县医院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因此,除非重病,老人们更多是靠的村里的‘赤脚医生’,村卫生所的医疗设施更是极为贫乏。正因为缺乏专业的检查,老人们往往只能说出身体哪里不舒服,具体却不知道是什么疾病。”

3.2015年6月6日.“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课题组公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称,超过六成农村老人不愿进城养老。于是,农村老人不愿进城成为养老新痛点。

随着大量农家子弟扎根城市,父母远离乡土,随迁进城,含饴弄孙,这本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变迁。但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激烈碰撞中,焦虑,成为进城老人的通病;逃离,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时至今日,虽然城市繁华,但仍有老人坚定地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土地是根本,农村是家园。也许,农民进城是城市化不可逆的潮流,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下的城市化往往是以大兴土木、大修大建的方式实现的。人的城市化,仍是一块短板。相应的服务与配套远远跟不上城市化的进程。一位进城养老的农村老人表示,进城前,听儿子说能够请家政服务护理,但实际上好的护工人手紧张,子女工作都忙,“还不如在老家,起码摔了碰了,还有邻居搭把手”。

农村老人进城要面对经验之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这对农村老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被科技重构的城市生活中,曾经田间地头的能手,如今显得迟钝乃至自卑。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们远离了鸡犬之声相闻的熟人社会,进人钢筋水泥下的陌生人社会,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空虚而寂寞。子女工作繁忙,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与亲情陪伴无暇顾及。同时。他们也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难以参与到城市老人休闲娱乐生活中。

解决这一问题,老人及其子女们固然需要积极面对,但政府和社会也应有所作为。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养老服务,是当务之急。当前,不少城市老年人活动场所普遍缺乏,无法满足老人社交的需要。

社区应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服务场所。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社区能够深入了解进城老人个性化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人情味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学习城市生活技能,通过举办多元的社会互动,让进城老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并从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重建人际关系网络.从而真正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融人城市生活。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力量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为进城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我国对进城老人的社会福利投入有限,不少福利项目也因为城乡户籍差异而区别对待,其结果是进城老人的养老资金基本来自子女赡养。这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

不少老人因此无奈选择返回农村,继续依靠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为子女减轻负担。

城市化.终究是人的城市化。如果大部分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城,或者选择逃离,那就说明我们的城市化离这个目标还相去甚远。城市化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妨暂缓脚步,重新审视进城老人。他们是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评估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的城市,唯有为老人进城做足充分准备,他们的不适症才能够最终根治。

4.“‘空巢’老人的生活由谁照顾?生病谁来护理?家务活谁来帮忙?”这是丁智勇所担忧的

问题。现实中,农村养老的“大头”依靠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养老”模式也不断受到冲击。“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家庭养老的主要经济基础。”

丁智勇表示.“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大量耕地被占用,‘没有经济权,没有发言权’,农村失地老人在许多应得利益面前被‘边缘化’了。在农村,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子女争着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无人问津’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仍然保有土地的老人来说,指望一块土地养老,依然阻力重重。丁智勇在对哈尔滨12个县乡的调研中发现,能自己种地的农村老人只占20%,剩余的或是把土地出租换得口粮,或是将土地交给子女或亲属耕种.后者约占44%。“老人把土地分给子女后,有的子女按照耕地面积给老人生活费,有的只管老人吃住,好一点的能给老人少量零花钱。所谓赡养费也大多是象征性的,金额很少。”他表示,“还有一些老人,把土地、房子在儿子结婚时就给了儿子,自己只能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据统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达5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800万。这对农村老人意味着什么?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在“未富先老”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养老,不应再遵循“只交给土地和家庭”的传统模式,“农村养老应该是多资助、多层面、多元化的,国家和政府要承担起更多责任.政府应该是农民养老的第一责任主体”。

早在2011年4月,人民日报就曾刊文提出,我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远低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其他国家,而社会保障支出中的绝大部分又用于城镇居民。“现阶段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在农村”,并呼吁“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并按城乡人口比例配置”。

5.“从通货膨胀速度和物价水平等情况来看,每月100多元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倪志浩认为,居民养老金待遇也要不断调整。

唐钧也认为,未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财政投入,已是学界共识。“建议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为标准,根据各地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数字而定,不搞‘一刀切’。”唐钧说,“2009年时,确定55元的基础养老金,有财政负担能力的考虑,也考虑到农民毕竟还有土地作‘后盾’。而现在,制度建立了几年,一些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是可以考虑完善标准的问题了。”

丁智勇则认为,除了“养”,“医”也是当前农村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亦常令他们不堪重负。

“现在的‘新农合’政策,虽然缓解了农村老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状况,但报销比例低、纳入报销范围的项目少,县乡地方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地看不好,外地报(销)不了’,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丁智勇说,“试想,如果一个农村老人需要到市里、省里看病,病肯定不小,平均统计,至少需要1万一2万元。而且看病费、住院费需要自己垫付,老人垫付不起,报销比例又低,一部分农村老人也‘因病致贫’。”

近年我国已加大了对农村医疗的保障力度,比如“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针对一些治疗花费特别高的“大病”,建立了补充医保报销制度。丁智勇建议,未来,在医疗方面还可以给予农村老年人以更多优惠和照顾:“减免特困、高龄农村老人参加‘新农合’的参合费用,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

对失地农村老人,丁智勇进一步建议,可以考虑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比如,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实行‘先保后征、刚性投保’办法,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他们失地后养老的后顾之忧。”“总之,要解决农村养老困局,公共财政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

6.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王松认为,农村养老机构的缺失,也是留守老人养老难的重要原因。调研发现,县级养老机构少,床位不足,而乡镇一级的养老院只对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开放,不接收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对有护理需要的老人,子女回村照料就丧失收入来源,带进城里又面临高昂的住房就医费用。

如果形成可以很好适应农村当地条件、具有长期存续性的互助养老模式,在理想状态下,农村老人可以通过互助与合作。实现经济互助、疾病的相互照料、劳动上的互助、情感互济、信息共享和代管孙辈。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社区互助强调多方主体的参与,通过建立社区互助整合政府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和市场化运作形成具有存续性的公共资源,既可以解决农村老人自身的养老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加了养老模式的弹性和灵活程度。

“24小时有人定时刷卡查房.有需要摁下床边按钮就好……这里感觉比在家还好。”近日,由宜兴市徐舍镇原鲸塘、徐舍、芳庄三家敬老院合并而成的徐舍颐养园投运“满月”,赢得了人住老人的一致称赞。作为一家新建养老机构,该园在宜兴市率先引入“公建民营”新模式,由政府负责硬件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权交由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有效化解了农村敬老院发展中的诸多矛盾。

作为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重要载体,目前宜兴市农村敬老院约有20家,盈亏多由当地政府兜底,因受地方财政等因素制约,其中大多存在不小的经营压力。另外,由于多年来政府“大包大揽”,敬老院管护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服务,发展与经营养老事业压力均比较大。对此,宜兴市民政部门多方考察学习后,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结合实际,将徐舍颐养园、周铁镇敬老院列入首批“公建民营”试点单位,推行“公建民营”模式.旨在进一步盘活镇级敬老院资源,提高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

“2014年,徐舍颐养园基本建成,一期建筑面积为1.2万多平方米,内设五保供养、社会寄养、康复护理三大区域,设置床位300多张。”徐舍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硬件升级到位后,服务不能再简单地“新瓶装老酒”,要同步升级。通过广散“英雄帖”和层层筛选,2014年底,徐舍颐养园正式“牵手”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公司,签订五年合同。由康乐年华接手的颐养园于2015年6月底全面投入运营,160多位老人乐呵呵地搬进“新家”。为确保敬老院的公益性,镇政府还向康乐年华提出“所有有入住需求的五保老人必须接收”的要求,并白纸黑字地明确在合同中。

随着徐舍颐养园的顺利投运,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优势也逐步得到体现。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建民营”首先解决了社会资本进入时,基础建设或房屋成本高等难题,又引入竞争机制,可大大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徐舍颐养园园长刘女士坦言,其实根据以往经验,供养对象不超过总数三分之一,企业才会保持盈利。但眼下,颐养园供养对象超过半数,日常运营经费除了政府每月1200元/人的补贴外,其余由企业自身承担。因此,企业只有用专业服务打响名气,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寄养人群人住,实现盈利。

为此,2015年初,康乐年华从护理、健康等各方面对颐养园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对身体健康、行为能力、服务需求等“大摸底”,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和能力评估档案等,并据此配备不同服务。这也是宜兴市首次采用这种国际领先的“先评估后入住”模式。颐养园护理部助理周某介绍说.除了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础服务,颐养园还充分利用功能区和公共活动室,准备了健康复健、亲情陪护、心理咨询等不同方案的定制服务,关注老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

把经营权交给企业,政府并非完全撒手不管。为确保服务质量,徐舍镇政府还将每年组织两次针对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测评.若满意率低于85%.则按合同对托管企业进行整改、处罚。

此外,镇里还派出三名工作人员“驻院”,对其服务、政企协调方面进行监督。

7.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幸福。但对于中国人来讲,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使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成为大多数国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者为父母,或者为自己。

在这个转型期里,各种因素层层叠加,给人们带来挑战。对正在步人晚年或者刚刚进入晚年的这一代父母来讲,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多的家庭成员为他们提供赡养支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专家表示。社会养老至少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在现阶段,幸福、健康、富裕、可持续的家庭仍是大多数中国老人晚年的归宿。从这个层面来说,让中国人更富裕,几乎是解决目前养老问题的唯一途径。

作答要求

一、阅读“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画线部分“农村老人不愿进城成为养老新痛点”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二、阅读“给定资料4~6”.请你提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30分)

要求:要点全面,措施得当,不超过400字。

三、通读给定资料后,你对当代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一定有所感触。请你以“农村养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给定资料1.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过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和

给定资料

1.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过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等问题已十分突出。不仅如此,一些因素使得未富先老的局面更为严峻: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的人均GDP只有4000 美元,并且处在“421”的家庭格局中.而发达国家步人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已达一万多美元。加上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迅猛增长的老年群体给养老财政、福利和医疗资源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11月20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2.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以房养老”,四个普通的汉字,却沉甸甸的。它包含了诸多国人最关注的两桩大事:房子和养老。在生活中.我们体验到这样的尴尬:买房是人生首要奋斗目标,当我们真正拥有一套住房时.多年积蓄也基本耗尽.成了空守房子的“穷人”。

其实.老人出租自有住房来养老,目前在我国已很常见。他们或者自己住小屋将大屋出租.用租金补贴家用;或者将住房整体出租,自己搬进养老院,用租金来支付养老院费用。“以房养老”的不同之处在于,协议履行期间,老人每月获得一笔养老费,同时保留住房的完整使用权。而老人去世后住房产权归银行所有。这是比较典型的美国模式,也是我国参考的模式。

假如国内银行能够做“以房养老”业务,那么一名62岁的男性.若拥有一套评估值为145 万元的住房抵押给银行,该男子在有生之年每月大约可得到1万元。不过,在此期间.无论房价上升还是下跌.“倒按揭”月付额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3.2013年11月9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老人,他们对于该种方式的“以房养老”表示难以理解。住在附近61岁的袁老表示,“养老金足够了,生活也挺宽裕”,不会考虑“把房子抵押出去”。其他的老人认为房子是一定要留给子女的产业。只有65岁的洪老夫妇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的独子移民美国,两位老人持有两套房屋,目前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推出.我们会考虑将另一套房屋进行反按揭。”

人民网对14位近一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做过一次调查,对于“以房养老”的态度.其中6 人表示愿意接受,8人表示不会接受。愿意接受的理由包括:生活质量要保证,可能没有子女。老的时候经济独立会比较幸福等。不愿意接受的理由包括:“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是固有传统.如果儿子不养老子,老子还要靠房子养,那养儿子干吗?

同时.也有人担忧产权期限问题。我国住宅的产权使用期限是70年.在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已经到期的情况下.如果老人依然活着,那怎么接续抵押贷款?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表示.我国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最长只有70年,老年人很有可能还了20。30年贷款后才拥有完整的房屋产权.如果再向金融机构申请例如20年的倒按揭,等到金融机构拥有房屋的产权后.土地使用权的剩余时间往往也不多了。

4.“以房养老”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表示.“国外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比较薄弱,老人可以把房子抵押出去获得间接收入。中国有好的家庭伦理观念,子女要赡养老人,老人就是愿意把房子留给子女”。

“房屋产权也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中国整体的产权制度,这个问题解决了,是很有帮助的。”胡乃军说,我国目前推行“住宅用地70年年限”,房产被抵押后,老人:身故之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也所剩无几,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普遍担心,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能否补偿已支付的养老金成本。

胡乃军认为“以房养老”难推另一阻力是市场经济风险,“比如房价波动风险、老人长寿风险、利率波动风险。但经济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产权制度和伦理道德。政府需要以第三方的角色公正、客观地权衡老人和金融机构的利益,获得双方的认同和支持”。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改革房屋产权只有70年的制度,最好是永远使用。如果不解决70年房屋产权的问题,“以房养老,,于理于法都无法操作。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负小苏虽然表示“宅地70年后续期不影响以房养老”,但在实际中并未有过运用,所以仍然像“空中楼阁”,难以触及。

对于无房或者没有完全房屋产权的,生活在农村或者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老人来说.其房子的经济价值难以达到金融机构预期,也难以获得“以房养老,,的资格。

对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当前老年人群,不愿将房“抵押”。尚在探索阶段的“以房养老”难以获取老人的信赖,法律、市场等各方面都要配套,在观念上也要有进步。“中围还不富裕,如果老人在老年没有经济来源,把资产、不动产作为养老资源。是很好的办法.,,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回应“以房养老”说,人社部并不负责“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国务院提出探索‘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主要目的是帮助老年人手中的不动产增强流动性,变成可支配的资产”。胡晓义指出,“以房养老”,仅仅是给有房产有条件的老年人多一种选择,并非基本或主流的养老方式,更不会取代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5.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而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有410多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近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

对“夹心层”家庭(游离在保障与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群体)来说,进人公立养老院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北京市首屈一指的第一社会福利院有养老床位1100张.只向拥有北京市户籍的老人开放,而排队等待人院人数超过1万人。以此计算,即使是一年轮换一次床位,进人第一社会福利院也需要十年时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不少民办养老院完全走商业化路线,有意标高价格以实现盈利,但其提供的服务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其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地位不无关系.

从事养老行业多年的新东苑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晖说,民办养老院面临着一系列政策性障碍带来的额外成本。他建议,对民办养老院的属性如何界定、养老产业是否能免税、养老机构使用水电是否能不按商业价格收取等做出顶层设计,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为居民提供价格更为合理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口研究所所长、上海老年学会理事周海旺表示,虽然国务院日前已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还需加快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各项措施,保障政策执行到位,在用地、税收、补贴政策等方面扶持民办养老院。“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应制定强制性的土地规划,为各类养老机构建设预先留出土地。”

在中国的多个一线城市,养老护理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一部分。然而.机构运营“多收一个老人多亏一份”、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工收入远低于保姆等现状,都使得养老护理机构难以承担“后医院护理”的职责。

上海闵行区“绿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两年来,仍未摆脱亏本状态。负责人李侠说:“中心收了20多名老人,每名老人每月收取360元,共计8000多元,但我们包括餐饮、护理、接送等在内的运营成本是每月16000多元。”李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价格为每年8万.并且是‘先服务再给钱’,中心还需自行补贴12万才能维持运作”。

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创办人杨磊说.在成本倒挂外.目前养老护理机构还存在多重困境。“护工的收入在2200~2500元,高级护工的收入也不过三四千元,和高级月嫂动辄上万的收入相比,护工工作辛苦,收入却很低,人员流失严重。”

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杨一明指出,随着老龄化形势加剧、养老护理质量的提

升.老人护理费用的上升是必然趋势,政府应当加大投入,鼓励专业康复机构进驻养老院.打通“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权益。

6.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中显示,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在福建厦门的被访者中,同一月份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仅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相差49倍。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说。解决“养老金多轨”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仅考虑退休养老制度本身,还要有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相互配套。

让不少老人忧心的还有目前仍处于城市间签订协议探索过程中的异地医保结算瓶颈。记

者查阅了近年来多地的异地医保进展发现,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各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不少省份已经实现省内异地医保结算.但跨省则多停留在城市间互相签订协议。

7.21世纪.全球面对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老龄化问题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头等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发达国家在过去和今天所遇到的养老难题.中国在明天也会遇到。因此,了解发达国家养老改革历程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中国养老保障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美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多支柱养老体系,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体系的基础.补充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均十分发达。社会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支出所需资金通过工薪税筹集,雇主和雇员按工资的6.2%分别缴纳工薪税.养老保险为平均工资水平人群提供了43%的替代率。美国政府鼓励雇主为雇员建立补充养老计划.鼓励个人建立个人养老金计划。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措施。补充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计划已经成为美国养老体系中强有力的两个支柱,约有60%的雇员参加了补充养老计划,养老基金规模巨大.占全球总量的2/3。美国政府在1983年设立社会保险信托基金(OASDI),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储备基金,基金收入来源于养老保险的收支盈余。政府成立“社会保险信托基金理事会”来管理这笔资金。2008年,社会保险信托基金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按照相关法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主要投资于特种国债,这对美国联邦总预算的平衡有重要作用.而财政部偿还社会保险信托基金借款的方式只有发行债券或者减少财政支出几种选择.这会影响未

来退休人口的福利。

日本公共养老制度包括国家养老金计划NP和职员养老保险计划EPl.均采用现收现付制.基金收入渠道包括工薪税和财政补贴。为了应对老龄化,日本政府建立了巨额的储备基金(GPIF),其2008年底的规模约为117万亿日元。日本政府每隔五年对公共养老金收支情况进行评估并研究应对措施,在过去十几年中进行了多次改革。首次改革于1994年启动,将退休年龄逐步由60岁提高到65岁。第二次改革始于2000年,政府将调整养老金待遇的机制从依照收入增长率改为参考价格水平变化,同时将储备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好收益。第三次改革是在2004年,政府建立了一个“稳定机制”,根据缴费人总数和退休人员预计寿命变化调整待遇水平,预计在2004—2023年间每年降低养老支出0.9%。同时,政府还采取两个措施增加养老基金收入,一是在2017年以前将EPl计划的缴费率每年提高0.345%,最后达到18.3%:二是加大财政补助的力度,对NP计划的财政补贴占年度支出的比例从1/3提高到1/2 。

1998年,瑞典对传统的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养老制度进行改革,代之以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的名义账户(收入养老金)和积累制个人账户(附加养老金)相结合的新制度。新制度下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8.5%,16%纳入名义账户,2.5%存人个人附加养老金,名义账户收益率等于平均工资增长率。名义账户制有助于提高缴费积极性,然而现收现付制的资金运行无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瑞典于2001年推出“自动平衡’’机制,即当测算的未来总待遇支出高于缴费时,降低名义账户收益率和养老金年金的年度调整标准。对于积累制的附加养老金个人账户.政府采取了集中管理与个人选择相结合的模式,资金由专门机构PPM(辅助养老金局)集中管理,并根据个人的选择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如果缴费人没有对投资于哪个基金做出选择.PPM将其投资于由政府管理的事先约定的基金。个人账户建立伊始,正值股票市场处于高点.个人主动选择基金来投资的热情也达到高峰。然而,2003年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滑,使得个人账户基金平均损失30%左右,此后大多数人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决策权交给政府。2005年,政府对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进行了评估,建议控制供民众选择的基金数量;降低约定基金的管理成本,将其转变成为一个生命周期投资工具,即基金的基金。

8.J市现有总人口12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1.5%.而目这一比例正以每年3.8%左右的速度递增,年净增老年人口8000人左右。这些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将带来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事业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孕育着“银发经济”。

2013年10月13日,重阳节适逢周末。城区大小商家,不约而同地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大打“亲情牌”。

城区致和堂、华地百货同仁堂等多个保健品营销点,销售现场都是人头攒动。“健康是第一位。现在,购买保健品的人群在逐年增多,主要消费对象就是老年人。,,营业员李婷告诉记者西洋参、冬虫夏草、深海鱼油等都是畅销的产品。’

在广天手机专卖,从事手机经营业务的刘畅告诉记者,一上午已经卖掉了11部老年手机

“来购买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用来孝敬长辈。这种手机的特点是大字体、大按键、大声音.同时还有一键自救、手电筒、验钞灯等一些特制的功能,这些都能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

“闲下来了,到外面看山看水放松身心,也好弥补年轻时的遗憾。”家住花园新村的周家全考妇退休在家多年,2013年重阳节,周先生与老伴报名参加了老年旅游团赴云南丽江旅游.而这只是他们每年旅游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2013年,有“J市首例养老地产”之称的“幸福里’’正式开工建设。“与普通住宅相比,?幸福里’在户型设计上,更倾向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需求;在物业服务方面,则提供高标准的家政、老年营养配餐、医疗保健、助浴等服务。目前与市人民医院尝试合作。将在小区共建健康管理中心.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J市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琪向记者诠释了“幸福里”的建设理念,“目前,万科、绿城等国内知名开发商都在探索发展养老地产.我们还是非常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

在“银发经济”中,养老服务是一个孕育着巨大经济能量的焦点话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深,“421”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的逐渐呈现及“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需求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当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产业的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有识企业参与进来,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运作.或许可以成为破冰当前养老产业巨大需求缺口的现实通路。

老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按钮,120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这就是“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120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目前.J市已建成200家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实施“幸福一点通”信息援老服务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公司合作,在“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4500多名老人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多样化生活照料和应急服务。

虽然商机无限,但是“银发经济”也有先天不足。目前,“银发产业”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性服务更是明显滞后,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比如.国内开发老年用品的生产厂家很少。老年人用品市场除了保健品“一枝独秀”外.其他产品相对匮乏。

另外.对居家养老服务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居家养老服务员多被等同于普通的家政服务员.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不仅难以吸引专业护理人员,不少本地人也不愿从事该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又存在语言不通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等问题,服务人员少、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亟待解决。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2~4”。谈谈你对“以房养老”的看法。(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5~6”,概括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7”,指出发达国家在养老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10分)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四、假如你是J市政府的一名观察员,要在有公务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上做一次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讲座。综合“给定资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应该重点讲哪几方面的内容?(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分条作答,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五、请以“让……更加幸福”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40分)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更加幸福”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1000~1200字。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给定资料 1.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已过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
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等问题已十分突出。不仅如此,一些因素使得未富先老的局面更为严峻: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的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并且处在"421”的家庭格局中,而发达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已达一万多美元。加上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迅猛增长的老年群体给养老财政、福利和医疗资源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11月201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2.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以房养老”,四个普通的汉字,却沉甸甸的。它包含了诸多国人最关注的两桩大事:房子和养老。在生活中,我们体验到这样的尴尬:买房是人生首要奋斗目标,当我们真正拥有一套住房时,多年积蓄也基本耗尽,成了空守房子的"穷人”。 其实,老人出租自有住房来养老,目前在我国已很常见。他们或者自己住小屋将大屋出租,用租金补贴家用;或者将住房整体出租,自己搬进养老院,用租金来支付养老院费用。"以房养老”的不同之处在于,协议履行期间,老人每月获得一笔养老费,同时保留住房的完整使用权,而老人去世后住房产权归银行所有。这是比较典型的美国模式,也是我国参考的模式。 假如国内银行能够做"以房养老”业务,那么一名62岁的男性,若拥有一套评估值为l45万元的住房抵押给银行,该男子在有生之年每月大约可得到1万元。不过,在此期间,无论房价上升还是下跌,"倒按揭”月付额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3.2013年11月9 日,记者随机采访了l0位老人,他们对于该种方式的"以房养老”表示难以理解。住在附近61岁的袁老表示,"养老金足够了,生活也挺宽裕”,不会考虑"把房子抵押出去”。其他的老人认为房子是一定要留给子女的产业。只有65岁的洪老夫妇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的独子移民美国,两位老人持有两套房屋,目前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如果有这样的政策推出,我们会考虑将另一套房屋进行反按揭。” 人民网对l4位近一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做过一次调查,对于"以房养老”的态度,其中6人表示愿意接受,8人表示不会接受。愿意接受的理由包括:生活质量要保证,可能没有子女,老的时候经济独立会比较幸福等。不愿意接受的理由包括:"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是固有传统,如果儿子不养老子,老子还要靠房子养,那养儿子干吗? 同时,也有人担忧产权期限问题。我国住宅的产权使用期限是70年,在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已经到期的情况下,如果老人依然活着,那怎么接续抵押贷款?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表示,我国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最长只有70年,老年人很有可能还了20~30年贷款后才拥有完整的房屋产权,如果再向金融机构申请例如20年的倒按揭,等到金融机构拥有房屋的产权后,土地使用权的剩余时间往往也不多了。 4."以房养老”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表示,"国外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比较薄弱,老人可以把房子抵押出去获得间接收入。中国有好的家庭伦理观念,子女要赡养老人,老人就是愿意把房子留给子女”。 "房屋产权也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中国整体的产权制度,这个问题解决了,是很有帮助的。”胡乃军说,我国目前推行"住宅用地70年年限”,房产被抵押后,老人身故之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也所剩无几,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普遍担心,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能否补偿已支付的养老金成本。 胡乃军认为"以房养老”难推另一阻力是市场经济风险,"比如房价波动风险、老人长寿风险、利率波动风险。但经济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国的产权制度和伦理道德。政府需要以第三方的角色公正、客观地权衡老人和金融机构的利益,获得双方的认同和支持”。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改革房屋产权只有70年的制度,最好是永远使用。如果不解决70年房屋产权的问题,"以房养老”于理于法都无法操作。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负小苏虽然表示"宅地70年后续期不影响以房养老”,但在实际中并未有过运用,所以仍然像"空中楼阁”,难以触及。 对于无房或者没有完全房屋产权的,生活在农村或者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老人来说,其房子的经济价值难以达到金融机构预期,也难以获得"以房养老”的资格。 对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当前老年人群,不愿将房"抵押”。尚在探索阶段的"以房养老”难以获取老人的信赖,法律、市场等各方面都要配套,在观念上也要有进步。"中国还不富裕,如果老人在老年没有经济来源,把资产、不动产作为养老资源,是很好的办法。”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回应"以房养老”说,人社部并不负责"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国务院提出探索‘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主要目的是帮助老年人手中的不动产增强流动性,变成可支配的资产”。胡晓义指出,"以房养老”,仅仅是给有房产有条件的老年人多一种选择,并非基本或主流的养老方式,更不会取代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5.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l.94亿,占总人口的14.3%。而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有410多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近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 对"夹心层”家庭(游离在保障与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群体)来说,进入公立养老院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北京市首屈一指的第一社会福利院有养老床位1100张,只向拥有北京市户籍的老人开放,而排队等待入院人数超过1万人。以此计算,即使是一年轮换一次床位,进入第一社会福利院也需要十年时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不少民办养老院完全走商业化路线,有意标高价格以实现盈利,但其提供的服务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其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地位不无关系。 从事养老行业多年的新东苑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晖说,民办养老院面临着一系列政策性障碍带来的额外成本。他建议,对民办养老院的属性如何界定、养老产业是否能免税、养老机构使用水电是否能不按商业价格收取等做出顶层设计,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为居民提供价格更为合理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口研究所所长、上海老年学会理事周海旺表示,虽然国务院日前已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但还需加快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各项措施,保障政策执行到位,在用地、税收、补贴政策等方面扶持民办养老院。"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应制定强制性的土地规划,为各类养老机构建设预先留出土地。” 在中国的多个一线城市,养老护理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一部分。然而,机构运营"多收一个老人多亏一份”、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工收入远低于保姆等现状,都使得养老护理机构难以承担"后医院护理”的职责。 上海闵行区"绿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两年来,仍未摆脱亏本状态。负责人李侠说:"中心收了20多名老人,每名老人每月收取360元,共计8000多元,但我们包括餐饮、护理、接送等在内的运营成本是每月l6000多元。”李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价格为每年8万,并且是‘先服务再给钱’,中心还需自行补贴l2万才能维持运作”。 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创办人杨磊说,在成本倒挂外,目前养老护理机构还存在多重困境。"护工的收入在2200-2500元,高级护工的收入也不过三四千元。和高级月嫂动辄上万的收入相比,护工工作辛苦,收入却很低,人员流失严重。” 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杨一明指出,随着老龄化形势加剧、养老护理质量的提升,老人护理费用的上升是必然趋势,政府应当加大投入,鼓励专业康复机构进驻养老院,打通"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权益。 6.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中显示,目前我国以养老、医疗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制度。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在福建厦门的被访者中,同一月份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仅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相差49倍。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说,解决"养老金多轨”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仅考虑退休养老制度本身,还要有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相互配套。 让不少老人忧心的还有目前仍处于城市问签订协议探索过程中的异地医保结算瓶颈。记者查阅了近年来多地的异地医保进展发现,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各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不少省份已经实现省内异地医保结算,但跨省则多停留在城市问互相签订协议。 7.21世纪,全球面对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老龄化问题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头等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发达国家在过去和今天所遇到的养老难题,中国在明天也会遇到。因此,了解发达国家养老改革历程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中国养老保障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美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多支柱养老体系,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体系的基础,补充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均十分发达。社会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覆盖率达到90%以上,支出所需资金通过工薪税筹集,雇主和雇员按工资的6.2%分别缴纳工薪税。养老保险为平均工资水平人群提供了43%的替代率。美国政府鼓励雇主为雇员建立补充养老计划,鼓励个人建立个人养老金计划,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措施。补充养老计划和个人养老计划已经成为美国养老体系中强有力的两个支柱,约有60%的雇员参加了补充养老计划,养老基金规模巨大,占全球总量的2/3。美国政府在1983年设立社会保险信托基金(OASDI),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的储备基金,基金收入来源于养老保险的收支盈余,政府成立"社会保险信托基金理事会”来管理这笔资金。2008年,社会保险信托基金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按照相关法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主要投资于特种国债,这对美国联邦总预算的平衡有重要作用,而财政部偿还社会保险信托基金借款的方式只有发行债券或者减少财政支出几种选择,这会影响未来退休人口的福利。 日本公共养老制度包括国家养老金计划NP和职员养老保险计划EPI,均采用现收现付 制,基金收入渠道包括工薪税和财政补贴。为了应对老龄化,日本政府建立了巨额的储备基金(GPIF),其2008年底的规模约为117万亿日元。日本政府每隔五年对公共养老金收支情况进行评估并研究应对措施,在过去十几年中进行了多次改革。首次改革于1994年启动,将退休年龄逐步由60岁提高到65岁。第二次改革始于2000年,政府将调整养老金待遇的机制从依照收入增长率改为参考价格水平变化,同时将储备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以获取更好收益。第三次改革是在2004年。政府建立了一个"稳定机制”,根据缴费人总数和退休人员预计寿命变化调整待遇水平,预计在2004——2023年间每年降低养老支出0.9%。同时,政府还采取两个措施增加养老基金收入,一是在2017年以前将EPI计划的缴费率每年提高0.345%,最后达到l8.3%;二是加大财政补助的力度,对NP计划的财政补贴占年度支出的比例从l/3提高到1/2。 1998年,瑞典对传统的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养老制度进行改革,代之以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的名义账户(收入养老金)和积累制个人账户(附加养老金)相结合的新制度。新制度下养老保险缴费率为l8.5%,l6%纳入名义账户,2.5%存人个人附加养老金,名义账户收益率等于平均工资增长率。名义账户制有助于提高缴费积极性,然而现收现付制的资金运行无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瑞典于2001年推出"自动平衡”机制,即当测算的未来总待遇支出高于缴费时,降低名义账户收益率和养老金年金的年度调整标准。对于积累制的附加养老金个人账户,政府采取了集中管理与个人选择相结合的模式,资金由专门机构PPM(辅助养老金局)集中管理,并根据个人的选择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如果缴费人没有对投资于哪个基金做出选择,PPM将其投资于由政府管理的事先约定的基金。个人账户建立伊始,正值股票市场处于高点,个人主动选择基金来投资的热情也达到高峰。然而,2003年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滑,使得个人账户基金平均损失30%左右,此后大多数人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决策权交给政府。2005年,政府对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进行了评估,建议控制供民众选择的基金数量;降低约定基金的管理成本,将其转变成为一个生命周期投资工具,即基金的基金。 8.J市现有总人口12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1.5%,而且这一比例正以每年3.8%左右的速度递增.年净增老年人口8000人左右。这些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将带来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事业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孕育着"银发经济”。 2013年l0月13日,重阳节适逢周末。城区大小商家,不约而同地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大打 "亲情牌”。 城区致和堂、华地百货同仁堂等多个保健品营销点,销售现场都是人头攒动。"健康是第一位。现在,购买保健品的人群在逐年增多,主要消费对象就是老年人。”营业员李婷告诉记者,西洋参、冬虫夏草、深海鱼油等都是畅销的产品。 在广天手机专卖.从事手机经营业务的刘畅告诉记者,一上午已经卖掉了11部老年手机, "来购买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用来孝敬长辈。这种手机的特点是大字体、大按键、大声音,同时还有一键自救、手电筒、验钞灯等一些特制的功能,这些都能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 "闲下来了,到外面看山看水放松身心,也好弥补年轻时的遗憾。”家住花园新村的周家全夫妇退休在家多年,2013年重阳节,周先生与老伴报名参加了老年旅游团赴云南丽江旅游,而这只是他们每年旅游计划中的—小部分。 2013年,有"J市首例养老地产”之称的"幸福里”正式开工建设。"与普通住宅相比,‘幸福里’在户型设计上,更倾向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需求;在物业服务方面,则提供高标准的家政、老年营养配餐、医疗保健、助浴等服务。目前与市人民医院尝试合作,将在小区共建健康管理中心,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J市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琪向记者诠释了"幸福里”的建设理念,"目前,万科、绿城等国内知名开发商都在探索发展养老地产,我们还是非常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 在"银发经济”中,养老服务是一个孕育着巨大经济能量的焦点话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深,"421”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的逐渐呈现及"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需求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当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产业的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的有识企业参与进来,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运作,或许可以成为破冰当前养老产业巨大需求缺口的现实通路。 老人突然犯病,家里偏偏没人,不用慌,按下家里座机的红色紧急按钮,l20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就会立马赶来。这就是"智慧养老”。"利用信息技术。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和120急救中心,建立城市、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目前,J市已建成200家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实施"幸福一点通”信息援老服务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专业公司合作,在"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4500多名老人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提供多样化生活照料和应急服务。 虽然商机无限,但是"银发经济”也有先天不足。目前,"银发产业”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性服务更是明显滞后,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比如,国内开发老年用品的生产厂家很少,老年人用品市场除了保健品"一枝独秀”外,其他产品相对匮乏。 另外,对居家养老服务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居家养老服务员多被等同于普通的家政服务员,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不仅难以吸引专业护理人员,不少本地人也不愿从事该工作,外来务工人员又存在语言不通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等问题,服务人员少、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亟待解决。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2~4”。谈谈你对"以房养老”的看法。(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5~6”。概括我国养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7”,指出发达国家在养老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10分)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四、假如你是J市政府的一名观察员,要在有公务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上做一次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讲座,综合"给定资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应该重点讲哪几方面的内容?(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分条作答,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五、请以"让……更加幸福”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40分)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更加幸福”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1000—12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014年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首个(),指出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

2014年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首个(),指出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这点很令美国老年人羡慕,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贫困地区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作为自己养老的保障。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并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尽管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与后代缺少交流,他们感到无助、孤独,长期与家人分开,享受不到天伦之乐。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A.美国人羡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B.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

C.中国老年人存在情感上的无助、孤独等现象

D.中美两国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使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王奶奶老伴去世,有一个女儿,因女儿在国外定居照顾老人,为了老人能安度晚年,将其送到养老院住养。进入养老院两个月后,王奶奶发现在养老院里每天必须遵行相应的曰常,吃的食物也少有花样;养老院严格控制她出入,担心其与院外人员的接触;因与其他人合住,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和他人聊天也有所忌讳,在养老院的生活让她觉得很压抑。以上体现了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A.社会交往固定化,日常生活程序化

B.与机构外的人接触常受限,丧失与院外人员的交往

C.常需依赖工作人员来得到身体照顾和情绪支持

D.生活常由他人陪伴,个人自主空间减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