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拍照、语音搜题,请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 下载APP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2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3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案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案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1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2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3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案例: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讲“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探究”第一课“探究指数函数定义、图象及其性质”时的教

案例: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讲“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探究”第一课“探究指数函数定义、图象及其性质”时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不断地沿同一方向对折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找出折叠的次数与某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为了简化问题,不妨假设纸的初始面积为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开始做,请找出自变量是谁?自变量和那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关系式是什么?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生:我们探究的是折叠次数是自变量,折叠次数和纸的层数的关系式是y=2χ(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折叠次数χ:0 1 2 3……,下一行写上纸的层数y:1 2 4 8……)

师:还有没有同学找到了不同的关系式?请举手。

生:我们找的自变量也是折叠次数,折叠次数和纸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是y=(1/2)χ。(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折叠次数χ:0 1 2 3……,再下一行写上y:1 0.5 0.25 0.125……)

师:列出的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把它们的定义域扩充到全体实数后就成了一个新的函数,我们看自变量的位置在指数的位置,我们给这一类函数起名叫指数函数(这时候板书课题)。

问题:

(1)该教师在引入新课题时用了什么方法,对此你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15分)

(2)请对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作出评析。(1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a,b是方程x2+(k—1)+k+l=0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a,b是方程x2+(k—1)+k+l=0的两个根且a,b是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其斜边等于1,求k的值。

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a,b是方程x2+(k—1)+

问题:

(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

(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分析下面案例中对教师职如直德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在教师专

分析下面案例中对教师职如直德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教育中,有的教师仅仅注重自身从教技能和技巧的自主学习和提高,而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修养,认为这方面对自身从教技能和从教能力的提高不具有“实在性”,而有的学校也有类似想法,把教师职业道德看成是虚的,认为这方面的教育是浪费时间,干搭时间。不如在教育能力力和技巧方面的培训来的实在,老师在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技巧上越熟练,水平越高,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根本性保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动量概念的教学。

教师: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如爆炸类物体、碰撞等,这类运动有什么特征?

学生:运动非常剧烈。

教师:不是说的这个方面,我指的是它们运动的时间非常短,运动情况不明确。

学生:哦,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物理学家就给我们引入了动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一下,动量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教师: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物体的作用效果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一起决定的。那么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吗?

学生:一致。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让学生掌握动量的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次根式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为,α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次根式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为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次根式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为,α,β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次根式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为问题:(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l:在试管A、B中分别加入少量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l:在试管A、B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2C03和NaHC03(各约1 g),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

老师提问1:Na2C03和NaHC03外观上有什么差别,用手摸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2:向实验l中的试管中继续加入10 mL的水,用力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老师提问2:滴加酚酞之后,两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从此教学片段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写出4点)(3)简述实验2的实验现象,并做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2x仅有一个公共点。

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

问题:

(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

(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片段实录: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是
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在化学上,一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所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空气就是混合物。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质是混合物,如食醋、墨水、生理盐水、石油……(老师边说边板书,学生边听讲边做笔记)。 生:还有水(学生插嘴说着)。 师:我先把“水”写在黑板的最下边。告诉大家,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是混合物。 生:那纯净水是不是纯净物呢? 师:纯净水、洁净的空气都是混合物,大家不要被“纯净”“洁净”这样的词所迷糊、混合物的特点是……(略)。 师: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确定的性质。例如氧气,就是纯净物刚才有同学说“水”,我把它写在“纯净物”这边。告诉大家,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一般说“水”,是指纯净物。 生:那自来水是什么?(又有学生插嘴说着) 师:自来水、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铁粉、干冰是纯净物、干冰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是固体的二氧化碳。 师:说得对。 生:那冰也是纯净物。 师:非常好,还告诉大家,冰水也是纯净水,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记住。 生:冰水是纯净物?(有学生低声嘀咕着)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举例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生:果汁、茶水、酱油是混合物,二氧化碳、氦气是纯净物。 老师先后请了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在随后的课堂书面练习中,老师给出了一些物质,如清新的空气、澄清的石灰水、液氮、洁白的雪、冰水混合物、氧化汞、干冰、糖水等,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学生所做的练习错误不少,错误集中发生在“澄清的石灰水、液氮、氧化汞、冰水混合物”等物质的区分上。 (摘自何彩霞,化学概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识发展——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案例透视,化学教育,2010年第9期) 问题: (1)分析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预期相差很大的原因。 (2)针对该教师“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案例: 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该教师的作业批改存在哪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案例: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案例: 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该教师的作业批改存在哪下面

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该教师的作业批改存在哪些问题?(6分)

(2)该批改方式可能会导致哪些负面结果?(12分)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1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
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人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人

D.直接导人

点击查看答案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同意并接受了《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系统将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已付款,但不能查看答案,请点这里登录即可>>>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优题宝